近日,在国家一级博物馆巨野县博物馆,举办了一场“独一无二的你”少儿艺术展,展览于2025年1月22日至3月22日在多媒体临展厅举行。此次展览作为巨野博物馆2025重点创新展览之一,通过600多幅不同年龄段少年儿童创作的绘画作品,带领观众共同探访孩子们心中多彩的童话世界。
2025年,巨野博物馆旨在为群众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以数字赋能、展览创新、教育联动、产业融合为抓手,打造一座智慧、活力、亲民、开放的现代化博物馆,为公众呈现更加精彩的文化盛宴。
数字赋能,打造智慧博物馆新标杆
巨野县博物馆积极推进“互联网+博物馆”建设,“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与信息化管理平台”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现正在进行设备和系统调试。2025年,巨野博物馆将全面上线虚拟展厅,依托三维建模、AR导览技术,将东汉镂空龙虎纹铜炉、东汉龙纹石砚、西汉制药器械等镇馆之宝以动态化形式呈现。同时,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一键调配”功能,通过LED大屏实时监控客流、温湿度、安防等数据,确保文物安全与游客体验双提升。
巨野博物馆典藏陈列部黄振华说:“在技术应用上,我们将借鉴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沉浸式叙事”模式,推出“巨野教案数字剧场”,利用全息投影真实还原百年前麟州大地上轰轰烈烈的反帝反侵略运动,让广大观众可以沉浸式体验历史场景演绎。”
展览创新,讲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作为“中国麒麟之乡”的文化核心载体,巨野县博物馆2025年将深化麒麟文化主题展陈,通过与麒麟文化博物馆合作,推出“麒麟传说:从神话到非遗”特展,集中展示数百件石雕、刺绣、年画等藏品,并配套非遗传承人现场演示。同时,巨野县博物馆延续“镜之东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镜展”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与国内知名博物馆联合策展新模式,联合山东博物馆举办“片刻千秋——甲骨文图片展览”,与丰县博物馆联合举办“中国历史百年课本展”,引进“邺城北朝陶俑精品展”和“相州窑瓷器精品展”,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巨野博物馆副馆长陈红生说:“2025年是巨野县文管所(博物馆)成立40周年,除引进展览外,我们还将推出“巨野县文物工作四十年:传承与奋进展”,全面展现我县文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用专业和敬业诠释老一辈文物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教育联动,搭建博物馆社会教育新平台
深化“馆校社”合作机制,巨野县博物馆将与江西师范大学和南昌海昏侯墓遗址博物馆共同开展昌邑王墓出土文物的跨学科研究。联合省文物考古院举办《红土山汉墓发掘报告整理》学术研讨会,与中国中医科学研究院共同举办《红土山汉墓出土丹丸》研究学术会。针对青少年群体,联合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推出“我在巨博修复古籍””计划,通过考古盲盒、古籍修复体验等活动,培养新生代文化传承人。定期举办“小小讲解员”培训班,选拔和培养青少年讲解员,进一步充实馆内的社会讲解力量。
同时,依托巨野博物馆“文博讲堂”线上科普平台,积极推出系列文物、传统文化科普节目,并开发“云上探馆”系列短视频,覆盖抖音、微信视频号等APP,打破传统宣传模式桎梏,让宣传形式妙趣横生、受益更广。在社区层面,常态化开展“送展下乡”“非遗工坊”活动,将麒麟剪纸、非遗拓片、工笔牡丹画等特色文化送入基层。
产业融合,激发文博产业发展新活力
以“文创+”为核心,巨野县博物馆相继推出“麒麟有礼”、“巨博印象”、“遇见巨博”等系列文创产品,涵盖文具、玩具、饰品、家居等品类。
在博物馆文创商店,可以看到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选购。文创商店负责人王鲁萍说,“在目前售卖的商品中,粉彩龙纹雨伞、荷花鱼藻图团扇、青花夹金印花帆布包、青花狮子纹手持镜等产品深受广大游客喜爱,一经发售就成为爆款。”通过让“巨博文创”火爆“出圈”,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县文旅局、县博物馆联合设计“古县寻踪”精品线路,串联博物馆、书画院、书画交易市场、永丰塔、文庙、金山景区、白虎山景区等景点,并推出“罐子汤+文物打卡”美食文化套餐,推动文旅消费升级,带动周边配套产业消费增长。
在研学领域,巨野博物馆打造“春耕 夏耘 秋收 冬藏”四季农耕主题沉浸式体验项目,游客可以片刻间感受种子的春夏秋冬,让游客尤其是少年儿童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数据显示,2024年巨野县博物馆全年游客量达36万人次,2025年,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文化内涵,开发具有巨野特色的文创产品,满足公众文化消费需求,继续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巨野博物馆负责人祝延峰说:“从“藏宝阁”到“文化会客厅”,巨野县博物馆正以创新之笔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2025年,巨野博物馆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理念、更加优质的服务,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县域文化繁荣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魏洋洋 王吟)
手机扫描二维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