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1
近年来,博物馆已成为公众接受文化教育、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去年,博物馆全年接待观众超14亿人次,在快速增长的公众文化需求下,热门博物馆“预约难”问题愈发凸显。如何破解热门博物馆预约难题,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博物馆副馆长韩莉关注到热门博物馆这一问题,建议进一步健全博物馆预约机制。“预约制的初衷是保障文物安全、优化参观体验,但实际操作中却催生了‘黄牛’倒票、流程繁
2025-02-27
为贯彻落实将于3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文物保护法,2月25日,全国文物系统文物保护法专题培训班在贵阳市开班,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出席开班式并讲话。 孙德立表示,要提高思想站位,深刻认识文物保护法修订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意义。要深化学习理解,准确把握文物保护法坚持保护第一、促进传承利用、强化责任落实等核心要义和实践要
2025-02-18
2月15日,国家文物局在西安召开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修订暨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片区座谈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听取有关方面意见建议,推动文物法制建设和规划编制工作。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孙德立出席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
2025-02-14
元宵灯火夜,光影入星河。当春意渐回、月影渐圆,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如期而至。人们穿梭在璀璨的花灯中,许下“平平安安、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在无人机绘就的光影图景里,感受科技赋予的年俗新体验;在消费热潮中,体味新年的火热与兴旺。——闹元宵,年味浓。12日10时许,上海豫园商城内的九曲桥上人头攒动,“过年九曲桥上走,一年烦恼都没有。”过年来豫园已成为上海市民罗婷婷一家的“传统”。元宵节一早,罗婷婷一家便驱
2025-02-06
2025年为农历乙巳蛇年。在中国文化中,蛇被誉为“小龙”,是龙图腾的原型之一,从甲骨文、《山海经》的记录,到青铜器、画像石上的图像,蛇成为象征智慧、顺利、长寿、祥瑞的文化符号。在《说文解字》中,将“它”当做“蛇”的专有称谓。本期“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栏,甄选6件文物,通过有声海报与AI配音等形式,以第一人称视角,带你了解“它”的故事。青铜蛇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众多动物造型的文物,其中就
2024-12-27
法者国之重器,律者民之绳墨。而文物,乃历史之见证、文化之瑰宝、民族之精神根脉。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自明年3月1日起施行。12月25日,宣传贯彻文物保护法座谈会召开,进一步推动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全面有效实施。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如何反映对历史文化传承的深沉守护与时代发展需求的精准回应?又何以彰显依法治国理念在文物保护领域的深入践行和全社
2024-12-26
奇特的祭坛、高规格的墓地、神秘的燎祭遗迹、宏大的红烧土建筑以及类别丰富、数量巨大的玉石器,演绎着凌家滩中心聚落热闹非凡的祭祀占卜、琢玉制陶的生产生活场景,明晰的社会分工、有效的资源分配、显著的阶层划分以及至高无上的权力集中,昭示着凌家滩聚落已经跨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是中华文明新石器时代标志性遗址之一,作为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
2024-12-19
文物普查是文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对文化遗产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清查。高质量完成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既是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的时代命题,也是时代赋予文物人必须扛起的责任担当。目前,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有条不紊推进,第二阶段任务艰巨而关键,以区县为基本单元的实地文物调查时间周期长,涉及部门多,工作强度大,是文物普查外业工作最集中的时期。在此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集思广益,创
2024-12-18
文物保护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领域的第一部法律,是文物领域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统领性法律。自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历经1次修订和5次修正,确立了文物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对明确文物管理体制、保障文物安全、促进文物合理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物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期待,文物领域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为适应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文物保护法进行了第
2024-12-09
海上丝绸之路,肩负着人类文明交流的重要使命,而考古研究,恰如一把打开历史大门的珍贵钥匙。近日,在故宫博物院与景德镇御窑博物院主办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肯尼亚、坦桑尼亚、印度等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深化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及不同地域相关研究领域学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平添文化张力。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近年来,故宫博物院
2024-12-06
岱宗雄踞,黄河西来,齐鲁大地,孔孟之乡。从自然造物到人文化成,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这片土地镌刻深深烙印。日前,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山东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来到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曲阜,探寻文明足迹,传承文化薪火,以“弦歌不辍”作答“何以中国”的历史叩问。知其所来:礼乐先声 弦歌不辍山东,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印证文明连绵不绝的考古遗址星罗棋
2024-12-05
此次修改是该法自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经过1991年、2007年、2013年、2015年、2017年五次修正及2002年一次修订后的又一次全面修订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由原法的8章80条修改为8章101条,增加19条、修改75条,没有修改的只有5条明确国家健全社会参与机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投入文化遗产保护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
2024-12-02
11月30日,由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人民日报社、山东省委网信委联合指导的“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山东曲阜启动。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周乃翔,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中央网信办副主任、国家网信办副主任牛一兵,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出席并致辞。此次活动聚焦“两个结合”,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艺术化叙事、互动化表达、可视化传播,融合线上线下,充
2024-11-29
中国文物灿若星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中华法系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探索科学治理的经验与智慧。两者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保护文物的理念古已有之。礼刑并用,古代文物保护法制脉络初显。礼源于祀,自有氏族部落以来,敬天法祖,安祖于土,守祖于陵,宗庙社稷及祭祀随葬品具有超脱于一般物的地位,受到景仰礼拜,逐渐形成一套伦理道德习俗。进入阶级社会,统治者为保护祖
2024-11-28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
2024-11-22
11月18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第三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国家文物局局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群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解冰、乔云飞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综合协调组关于普查总体进展和各组关于近期进展的汇报。会议指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后,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全面推进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国家文物局与中直管理局等19个成员单位的普查通知全部印发